一、病例概要
患者为76岁男性,2015年7月通过PET/CT查体发现左肺上叶有占位性病变,随后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接受手术切除。术后病理显示为鳞状细胞癌。2017年6月14日复查PET/CT时,发现左肺门和纵隔旁存在软组织肿块且代谢旺盛,怀疑是肿瘤复发,于是进行局部病灶射波刀治疗,剂量为22.8Gy/6次。2018年8月15日PET/CT检查表明纵隔旁和左肺门区肿瘤在射波刀治疗后局部复发,患者于2018年8月27日前来我院就诊。
二、辅助检查情况
2017年6月14日的PET/CT显示:在左上肺癌切除术后,手术区域旁(紧邻纵隔、肺门血管)可见斑片状软组织影,最大截面约3.9cm×2.4cm,SUVmax为5.8。结论为左肺门及纵隔旁软组织肿块,考虑为恶性肿瘤,转移瘤的可能性较大(检查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)。2018年8月15日PET/CT显示:左肺癌术后且射波刀治疗后,左肺尖后段和左肺门区有一大小约2.4cm×5.0cm的软组织肿块影,局部与胸主动脉和左上肺门边界不清,伴有FDG摄取增加,SUVmax为3.5。诊断结果结合病史考虑为肿瘤局部活性(检查单位为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)。
三、初步诊断结果
左肺上叶鳞癌术后(pT2aN0M0),局部复发放疗后。
四、治疗过程
患者入院后,结合病史分析,考虑到其术后复发并在射波刀放疗后再次复发。经过肿瘤部专家组会诊,排除放疗禁忌后,于2018年8月31日至2018年9月28日对局部病灶进行质子放射治疗,剂量为66cGE/22次。
治疗结束后复查CT,显示病灶控制良好。2019年6月21日复查PET/CT发现左侧颈部Ⅱ、Ⅳ区和纵隔淋巴结转移,但左肺病灶治疗后无复发迹象。
2019年6月25日至2019年7月27日进行质子治疗纵隔和左颈淋巴结病灶,剂量为60cGE/25次,后续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,用药为紫杉醇脂质体 + 顺铂,之后病情稳定。2022年4月7日复查PET/CT显示右肺上叶靠近纵隔处出现新的转移病灶,于是再次进行质子治疗,剂量为56cGE/14次,后续进行2个周期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(信迪利单抗注射液 + 紫杉醇(白蛋白结合型))。之后定期复查,至今没有再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迹象。
五、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对比
第一次质子治疗前PET:箭头所指为病灶(此处应有对应图片)。
2019年6月21日PET:原质子治疗病灶消失,出现新的淋巴结转移(此处应有对应图片)。
2022年4月7日PET:右肺出现新的转移(此处应有对应图片)。
2023年11月14日CT:原肿瘤病灶消失,无新的转移(此处应有对应图片)。
小结
该病例最初诊断为左肺鳞癌术后复发,且在射波刀放疗后再次复发。由于之前接受过放疗,正常肺、脊髓等脏器已受到一定剂量辐射,再次放疗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概率增加。
质子束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,在使靶区获得更高、更精准照射剂量的同时,能够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量。所以利用这一特性在安全范围内提高肺癌患者靶区的受照剂量。
传统治疗方法对肿瘤局部控制效果不佳,有证据表明更大剂量照射可改善肿瘤局部控制,因此对肿瘤患者采用质子放射治疗是更好的选择。经过质子治疗后,患者左肺肿瘤病灶得到完全控制,没有明显毒性反应;治疗后不到1年,出现纵隔、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和右肺内转移,患者第二次选择质子治疗,治疗后局部肿瘤控制良好,为控制肿瘤进一步发展,进行了4个周期的全身化疗并定期复查,患者局部肿瘤控制良好,未出现放射性损伤。
间隔2年9个月后,患者再次出现右肺内转移,进行第三次质子治疗,治疗后肿瘤局部得到控制,后续患者进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,因不良反应明显未按时执行,此后停止抗肿瘤治疗,仅采用中医药治疗。患者定期复查,肿瘤未见明显进展。综合来看,患者在近4年里进行了3次质子放射治疗,未出现肺部严重放射性损伤,质子放射治疗的优势非常明显。
送福利时间:
淄博万杰肿瘤医院质子治疗中心,为让更多癌症患者获益于质子治疗,邀请质子中心专家为您提供质子刀治疗咨询、评估及远程会诊!
通过远程会诊的模式,患者不用劳苦奔波,在家里就能随时得到顶尖专家指导及治疗方案,立刻预约吧!
会诊名额:2名
会诊形式: 远程视频会诊
报名电话: 186-6040-5508 牛医生